与“老”俱进 确保老有所养焕发时代特色_微资讯

2022-12-22 16:03:16


(相关资料图)

上世纪60年代生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个人口出生高峰期主体人群,总量约2.45亿人。岁月如梭,当年的“婴儿潮”正在变成“老龄潮”——他们正以每年2000多万人的速度陆续退休。这意味着未来10年内,我国将迎来史上最大的“退休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一直是我们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门,也是社会和谐、生活美满的重要表现形式。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的老人,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心理特点,以及经济保障。与若干年前的老人,显然不能相提并论。如果说,若干年前,我们所强调的“老有所养”几乎完全体现于“含饴弄孙”“安享晚年”,那么,今天的“老有所养”,则呈现出万紫千红,而且活力满满的状态,或者说,今天的“老有所养”,更多地体现于“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而绝对不只是“含饴弄孙”“安享晚年”。

因而,当今天的老年人完全不是我们曾经理解的老年人时,我们的养老理念、方式及举措,也必须与“老”俱进。这不仅是服务老人、满足老人生活需求、心理需求的必然要求,同时,养老举措的与“老”俱进,无论是对于家庭,还是对于社会,都有着巨大而直接的作用。仅仅以旅游为例。诚如专业人士所说,“全国只要有1/10的老人一年有几个月在路上,餐饮、交通……市场可观,而这块光靠个体旅行社零打碎敲是难以做好的”,而事实上,“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游”,已经越来越成为当下老年人的生活常态。因此,针对老年人营养的配餐服务及相关产业也是很有前景,显然大有可为。解决好这些问题,既能够让老年人“乐在途中”,对于缓解就业以及促进相应产业的发展,无疑也能产生强大的助推功能。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我们已经进入老龄社会之后,与养老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也必然日益凸显。解决好相应问题,完善好相应举措,既能够从宏观层面彰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更能够为“紧随而至”的老年人,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确保所有的老年人,都能够“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就此而言,为今天的老年人着想,在化解老年人及其家人的后顾之忧的同时,也为明天的我们着想。这需要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更需要相应部门能够及时规划,及时落实。为“老有所养”托底,也就为幸福生活与和谐社会托底,既能够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更能够提升整个社会的幸福指数。

标签: 安享晚年 含饴弄孙 传统美德

关闭
最新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