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近期,将打烊前尚未售出的食物以盲盒形式出售的“剩菜盲盒”在部分城市年轻人中流行起来。由于价格低廉、能满足消费者好奇心,且与反对食物浪费的理念相契合,“剩菜盲盒”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尝试。专家认为,“剩菜盲盒”存在一定食品安全隐患,购买时应慎重。
眼下,“盲盒”已经流行之势,几乎已经是“无物不可盲盒”。而在这股大潮之下,“剩菜盲盒”也就应运而生。包括“剩菜”在内的所有食物盲盒的出现,应该说,除了搭上了“无物不可盲盒”这趟顺风车,也在于其自身的实用价值。除了价格低廉,更与我们强力倡导的反对食物浪费这一理念完全契合,更何况,它与所有盲盒一样,也有着“意外”与“惊喜”,满足了年轻一族“花钱不多,乐在其中”的心理诉求。然而,考虑到盲盒之中包装的是“进口之物”,其安全性,也就必须成为我们关注的要点。
若干年前,我们强调“民以食为天”,这是重在解决温饱问题,而今天,“民以食为天”显然更侧重食物的质量与安全问题。因此,面对包括“剩菜盲盒”在内的所有“食物盲盒”,无论我们打开盒子之后最终结果是喜出望外,还是“再来一次”,其前提必须是确保食物的质量与安全。没有了这一前提,食物盲盒的意义也就荡然无存,至少是本末倒置。
而做到这一点,就商家而言,相应的标志还是必不可少。严格来说,临近过期的食物,最好的方式应该是打折或者是捐赠,如果商家希望借助盲盒这一形式予以促销,也是无可非议,但是,盲盒之内,我们却不能一盲了之。针对相应食品的制作时间、保质期、保存条件、食用方式等相应说明,必须是“一个也不能少”。否则就有坑害消费者的嫌疑,而一旦这种嫌疑成为事实,造成的后果,无论是商家还是顾客,可能都是“不能承受之重”。
另一方面,针对“剩菜盲盒”这一新型促销方式,相应的监管也必须及时跟进。剩菜也好,临近保持质期的其他食品也好,在装入盲盒之前,必须确保其符合销售的基本条件。尤其应该重视的是,监管部门应该打好“提前量”,以防止极少数见利忘义之辈以盲盒为手段而推销假冒伪劣商品。
当然,“剩菜盲盒”与其他所有食物盲盒,也需要消费者保持一份理性。购买这类盲盒的“初心”是避免浪费,而不是纯粹为了寻求那份“意外与惊喜”。因此,在选购盲盒时,也应该适可而止。如果因为一次性购买的盲盒过多而最终导致相应的食品无法食用,这就完全背离了选购食物盲盒的初衷。毕竟,包括剩菜在内的食品是吃的,因此,既要量力而行,更应及时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