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随着“预制菜”的出现,一些超市布设了相关销售区。由于“预制菜”有保质期短的缺点,一些菜品在即将过保质期时,超市会将之半价出售。省事、美味还划算,半价“预制菜”受到不少消费者喜爱,每日在超市“淘宝”者时有出现。
“预制菜”的出现,不仅给酒店、饭店等餐饮业烧制菜肴提供了方便和快捷,而且也给不少“上班族”提供了烹饪的便利。据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超过6.8万家预制菜相关企业。其中,近58%的企业成立于5年内。足见“预制菜”火热程度之高。
但据了解,由于“预制菜”存有保质期短、存放时间短等缺点,这无疑会给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带来一定的风险隐患。虽然一些商家以低廉的价格适时推出临期“预制菜”,以达到促销的目的,但笔者以为,临期“预制菜”绝不能游离于“监管之外”,除了要“价廉”,更要“食安”,如此,临期“预制菜”才能行稳致远,赢得消费者,赢得市场。
因此,笔者以为,要守护临期“预制菜”的安全,还需“多方发力”。首先,餐饮协会要“发力”。相关餐饮协会要尽快制定一套专门的临期“预制菜”食品销售安全标准,让销售临期“预制菜”的商家有“标”可依,对“标”销售,切忌各家各“标”,无序销售。
其次,监管部门要“发力”。市场监管、消保委、食安等监管部门要积极承担起监管的主体责任,要对商家销售的各种临期“预制菜”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监管和督查,一旦发现存有安全问题,就应通过“高额罚单”、列入“黑名单”、“从业禁止”,甚至追究“法律责任”等多种处罚机制,让其既付出“经济代价”,又付出“诚信代价”,更付出“法律代价”,倒逼其诚信经营,切实守护好临期“预制菜”的食品安全。
其三,消费者要“发力”。一方面,消费者应选择正规品牌和商家的产品,既要留意产品标签,又要注意收货查验,避免因购买不合格的临期“预制菜”而造成食用安全风险。另一方面,一旦购买到“问题”临期预制菜,消费者就应积极大胆地向市场监管、消保委、食安等部门投诉举报,以确保自身“舌尖上的安全”,切忌“装哑巴”,自认倒霉。
当然,商家也要“发力”。销售临期“预制菜”的商家既要本着“诚信至上”的经营理念,又要树立“安全第一”的经营意识,切实保证临期“预制菜”的安全,以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安全度,切忌把过期,甚至是变质的“预制菜”销售给消费者,给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带来一定的风险隐患。
笔者相信,只要餐饮协会、监管部门、消费者,包括商家,都能形成联动,共同发力,把临期“预制菜”的安全管理纳入到“监管范畴”,那么,就一定既能确保临期“预制菜”的安全,又能守护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