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日,广西北海一骑电动车男子被小车撞倒卷入车底,无法动弹。下班途中的交警支队辅警彭晓褀见状,第一时间冲过去,和20多名路人一起抬车救人,不到一分钟将男子救出。
这是中国长安网3月19日发布的一篇报道。这样的新闻是如此暖人心房,却又是如此眼熟。因为,搜索“众人抬车救人”这一关键词语,跳出的新闻,无论是文字类的,还是图片类与视频类的,都是多得让人震撼。不仅最近几年时常发生,十多年前,这类“众人抬车救人”的新闻,就已经发生过多次。
一般而言,新闻都重视新颖性与独特性,不过,这样的新闻,即便是“老调重弹”,也依然富有鲜活的生命力。它的生命力,不在于猎奇,而在于,那众人齐抬的画面,触动了我们内心的最深处,让所有看到这一幅画面的读者,看到这一段文字的读者,都情不自禁地心关一热——这个社会,热心之辈,永远是大有人在的;这个社会,也永远需要这样的热心之辈及时伸出他们那一双厚实的大手。
众人齐抬之下,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重新绽放了生命尊严之花。透过这一朵朵彰显着生命尊严的鲜花,我们看到的是中华民族那一份历久弥新的古道热肠。2015年的春节晚会上,著名歌手孙楠带来的那一曲歌颂志愿者的《搭把手》引导了全国观众的强烈共鸣,而事实上,当他人身陷困境时,积极主动地“搭把手”的,又何止是志愿者?
众人齐抬的新闻,我们永不嫌多。众人抬起的,是一辆辆失事的车子,是一朵朵生命之花,更是向善向上的文明风尚。在这一股文明风尚的影响之下,众人齐抬,必将蔚然成风。我们应该大张旗鼓地发掘与宣扬众人齐抬的新闻,以此唤醒并点燃每个人心中原有的“搭把手”的热情,如此,众人齐抬,形成社会文明、社会和谐新常态。生活在这样一种新常态之下,每个人都会享受到更多的安宁与幸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