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语文差错”怎一个刷屏了得?:环球热消息

2023-01-12 16:06:00


(相关资料图)

2023年1月11日,《咬文嚼字》公布了“2022年十大语文差错”。对于2022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表示,“2022年十大语文差错”,涵盖了这一年度的重大社会“热点”。自2006年开始,《咬文嚼字》编辑部每年公布“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如今已有17年。

“2022年十大语文差错”一经公布,立刻在朋友圈掀起一股转发的热潮。事实上,自2006年开始,每年公布的“十大语文差错”都会受到社会、网友的强烈关注。这也从一个角度说明,“十大语文差错”确实富有基础性、全面性与典型性,而透过这股热潮,我们也能感受到万千网友对于母语的关注与热爱,说明越来越多的个体,都希望自己能够正确运用字词,都能够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这一切,都让我们欣喜。不过,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也有让人万分尴尬的地方。那就是,一些语文差错真是错得离奇。以“2022年十大语文差错”为例。如果说,“连花清瘟”误为“莲花清瘟”还存在着相当专业的知识,以及非常普遍的望文生义的因素,那么,将“莘莘学子”错成“悻悻学子”,就很是让人意外了。尤其让人意外的是,这样的错误,竟然出自某著名高校的宣传。对于一般人而言,“莘莘”可能是一个生僻词语,而著名高校,能将这个词的音、形、义三者全部错用,实在匪夷所思了。这不能不让我们怀疑其是否有着严谨、务实的教风与校风。

而比这种错得非常离奇更让我们担忧的是,一些差错,竟然是一错再错。同样以“2022年十大语文差错”为例,“数量减少误用‘倍’”,就是一个典型。包括一些非常高大上的专业论著在内,这种错误,也是一再出现。于是,一种极为混乱的现象也就出现在语文试卷中。语句考查中,“数量减少误用‘倍’”是基础型病句;而阅读材料中,却偏偏出现“减少了多少倍”的表述。

这种现象的发生,与写作者、审核者的忽视有关,也与一些教辅公司的要求有关。他们为了强调“原汁原味”,就要求与原材料必须完全一致。这种要求,倒是体现“原汁原味”,甚至是权威性,但是,却也是错得离奇。

“十大语文差错”更应成为所有文字工作者,尤其是校对者、审核者案头必备,进而常学常新。同样是“十大语文差错”之一,“戴上紧箍咒”也是一错再错。如果说作者因为习惯或者是因为以讹传讹而一错再错,那么,把关者必须提升意识与能力,将这样的差错清理出局。同时,无论是专业作家,还是普通写手,我们也应该关注自己手下的每一个字,多一些认真严谨,少一些自以为是,这才是我们对母语的必备态度。

标签: 一错再错 咬文嚼字

关闭
最新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