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紧信息泄露的“阀门”

2023-08-30 15:28:47


【资料图】

手机银行、网上营业厅、在线保险赔付……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诸多的便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现象在各个领域呈现,但在享受这种“一机在手、天下我有”生活的同时,信息泄露给我们也带来不少困扰。比如,你是否收到过直呼你姓名的推销短信、接到过各种骚扰电话,甚至成为电信诈骗的对象。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网络安全也就没有人民安全。如何将网络环境治理好,让大家享受信息高度流畅交换便捷的同时,也能筑牢个人信息安全的铜墙铁壁,成为当前时代的重要课题。

近日,从公安部在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3年来公安部门严打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活动,重拳打击行业“内鬼”,共抓获电信运营商、医院、保险公司、房地产、物业、快递公司等行业“内鬼”2300余名。这些行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业人员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公民个人信息,受制于法律和规定的限制,大部分人不敢以身涉险,但仍有部分工作人员为谋取私利,肆意泄露个人信息、不断触碰“高压网”,造成这些行业成为信息泄露重灾区。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新技术要关在新制度的笼子中。越是在业务开展需要收集公民信息的企业,越是信息泄露或灰色买卖最为集中的领域。相关部门要划好各企业和平台收集个人信息的“边界线”,持续加大对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发现、曝光和处置力度,开展专题整治,对违规APP依法依规予以约谈、警告、下架、处罚。对于已经收集个人信息的企业或平台,要加强对其个人信息保护能力的评估,做好数据收集、使用、删除等全过程监管,充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决定权、选择权、删除权。

晋朝葛洪《抱朴子·酒诫》一书有言,法轻利重,安能绝乎?意思是:法律规定的处罚很轻,而违法获得的利益巨大,这样的事怎么能绝迹呢?现如今我国对个人信息泄露事件的处罚低,无法起到足够的威慑作用,从而导致出售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更有甚者出现问题后所处罚的金额远小于安全防护需投入的成本,进而形成在观念上不重视安全防护、行动上忽视信息泄露的现象。相关部门要突出重点整治、加强行业监管,依据当前形势提高处罚金额,必要时可“杀鸡儆猴”,在社会责任意识薄弱、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商业利益凌驾于社会利益之上的企业中,抓出几个典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通报、顶格处罚,从而展现国家打击防范信息泄露的决心。各级党委政府要指导辖区企业开展信息安全自查互查,挖掘一批在公民信息安全保障方面有代表性的典型企业进行学习,搭建好平台促进经验交流,确保在整个行业内形成保护公民信息的良好风气。有关单位需构建协同作战机制,结合宣传、整治、监管等工作多管齐下协同推进,打造综合治理格局,从而形成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的工作闭环,凝聚起维护信息安全的磅礴合力,确保公民在享受信息化便捷生活时没有后顾之忧。

标签:

关闭
最新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