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夜话”,助乡村治理出成效

2023-07-11 16:41:42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座庭院,二三十条板凳,镇、村干部和村民围坐在一起促膝交谈。6月28日晚,在铜陵市义安区西联镇观兴村村民丁成枝家的院子里,一场“庭院夜话”热烈开讲。

“美丽乡村建设是为了让我们观兴村变得更美更好,我们愿意参与进来,大家一起献计出力。”“乡村要变美,环境必须要整洁,我认为鸡、鸭还是要尽量圈养,不然卫生很难搞干净”……近年来,在西联镇,镇、村干部进组入户,利用村民傍晚闲暇时间,在村民的庭院里搬几张凳子就能开会。这种深入一线听“民声”、聚“民智”、解“民忧”的座谈会在当地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庭院夜话”。

“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村里的事,和每一个村民息息相关,村里的大事小情,如果只是让某一个或者几个干部,关着门“拍脑袋”决策,党员干部干的,就可能不是基层群众盼的。就可能出现干部忙得“脚打后脑勺”,群众却不买账的情况。地方党委、政府遇事多和群众商量,“干不干”让群众定,“干什么”让群众选,“怎么干”让群众提,“干得好不好”让群众评,名声决定民生,才能真正把民生事项办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满意。

“庭院夜话”助乡村治理出成效。党员干部要服务好群众,解决好老百姓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就必须首先弄清楚当地群众在生活生产中的“痛点”“堵点”问题,然后靶向发力,为当地群众提供更精准的服务,解决好他们的急难愁盼,这样才能把好事办好,实事办事,让群众满意。基层党员干部走到群众院坝头,和基层群众同座小板凳,同喝大碗茶,将村情民意收集在第一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助乡村治理出实效。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如良好的居住环境、健康和长寿、子女的教育和培养、生活没有后顾之忧、有更多的休闲时间等。党员干部再也不能凭感觉、凭经验去服务群众,而是要多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和基层群众“无障碍”交流沟通,才能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听“民声”、聚“民智”、解“民忧”工作落地落实。

标签:

关闭
最新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