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为深入践行为民服务宗旨,找准基层社会治理的切入点,安徽省宿松县司法局在全县推进“合事点”党建工程建设,聚焦基层群众的急难愁盼,积极主动搭平台、选好员、建机制,让人民群众在“唠家常”的过程中,把社情民意反映出来,把矛盾纠纷化解开来,把法律政策宣讲出去,把依法办事的氛围营造出来。
推心置腹的谈话就是心灵的展示。语言的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事情,是相互了解沟通的桥梁。党员干部走村入户,要身入群众、深入群众,就必须多和群众“唠家常”,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融入群众,听到群众的真心话、实在话、牢骚话。
“唠家常”要多用方言土语,讲群众能听、爱听,有内容、有分量的“大实话”。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心到群众,和基层群众同坐小板凳、同喝大碗茶“唠家常”,要确保实效。党员干部一方面要多说群众听得懂、听得明白并且特别爱听的方言土语,要把文件语言、政策语言转换为群众的“泥土话”,慢慢说给群众听,让群众理解领会;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引导群众说,千方百计打开群众的“话匣子”,让群众把他们的“急难愁盼”一吐为快。
“唠家常”要以真情实感打动群众,要用诚心爱心打开群众心扉。古人云:“人之相交,贵在交心。”党员干部和群众“唠家常”,要“唠”到群众的心坎上,让群众满意,就必须心怀真心、诚心、爱心。主动和群众掏心窝子,对群众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要坚持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群众满意的地方,要继续发扬光大;对群众不满意的地方,要自觉改正。只有这样,才能心怀坦荡,将存在的矛盾与问题谈深谈透,既深入浅出,又见微知著。
“唠家常”要以群众之心为己心,尽心竭力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和群众“唠家常”的过程,是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要让“唠家常”唠出效果,让群众满意。就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对群众的合理诉求,能解决的要马上办、马上解决。不能解决的要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求得帮助解决。只有坚持问题导向,给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实惠,群众才会重视干群“唠家常”的机会,真诚地和干部“唠家常”,说心里话。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