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岂能成为伤害公正的幌子? 全球焦点

2023-06-27 11:41:22


(资料图片)

继北京一律师事务所6月25日公开宣布拒聘四川大学毕业生后,25日晚,上海一公司负责人也在微博宣布,最近川大研究生张某事件给社会带来极大负面影响,公司决定原则上不招聘川大任何师生。26日,上海市人社局12333服务热线回应记者称,如该公司在招聘中存在这一情况,则属于违反相关法律。律师表示,川大师生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请求予以行政整顿。也可以人格权被侵害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公司赔礼道歉,并要求经济赔偿。

这家企业之所以作出这样的规定,据公司CEO称,是因为其本人在创业早期遭到过四川大学师生的网暴,而最近川大研究生张某欺负农民工一事也给社会带来极大负面影响。于是,通过这种方式,提醒相应大学“好好提升师生的道德综合素质”。这样的“表白”,应该是义正辞严;而且,在相当大的范围内,也能收获许多叫好与点赞。然而,这样的举措,显然也是犯下了“一篙打翻一船人”的错误。

我们所作的回应,必须就事论事,而不能无限扩大。道理很简单,如果因为某一名学生的行为而拒绝招聘这所学校的所有师生,那么,这就是典型的伤及无辜。

这种以点概面看似正义爆棚,其后果却是相当可怕。俗话说得好,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哪一所大学能够保证该校所有师生都是品学兼优而毫无瑕疵呢?以此为基础,今天某某公司以A大学的某个学生表现卑劣而拒绝招聘该校所有师生,明天某某公司以B校某个学生表现卑劣而拒绝招聘该校所有师生……那么,我们用脚趾就能预测推倒这张“多米诺骨牌”会造成什么样的结局。同时,就某些公司而言,在高举公正大旗的同时,可能也应扪心自问,反观自身。或许,有几家公司能够保证每一名成员都没有任何不足之处呢?如此外界由此而“封杀”整个公司,自己又会有什么感受?

我们确实应该弘扬道义,但也必须就事论事,尤其应注意弘扬道义的方式方法必须符合道义,符合法律。否则,极有可能好心办坏事。如果“用力过猛”,不仅伤及无辜,而且也会导致自身被动不已。

标签:

关闭
最新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