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日,在重庆解放碑一栋50层的大厦天台,一场由快手带来的“手上的非遗”展演,在300米高空如约举行。来自天南海北的非遗传承人和爱好者们,用一个个“绝活儿”点亮了山城夜空,更激起了大家对非遗传承的新期待。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
由此可知,非遗项目不能只停留在文字资料中,也不只是有极少数的传承人了解,只有走进大众,展现非遗文化独特魅力,才会有生命力。“活态传承”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基本原则之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终极目的。
资料显示,国内进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达10万项。并且,很多非遗项目局限于某些特定区域,很难为外人所了解。传统的非遗推广方式,面临着受众少,范围窄,难以得到有效地传播。
短视频、网络直播的快速发展,为非遗推广提供了新的风口。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3)》显示,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12亿,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7.51亿,成为网络视听第二大应用。截至 2022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40亿,超过即时通讯(10.38亿),成为第一大互联网应用。网络视听网民使用率为97.4%,同比增长1.4个百分点,保持了在高位的稳定增长。
“‘打开快手,给非遗一个更大的舞台’是我们这场展演的主旨。”
不仅仅是快手,《2022非遗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抖音平台国家级非遗项目相关视频播放总数达3726亿,获赞总数为94亿,直播场次同比增长642%,非遗创作者平均每天直播1617场。
短视频应用用户数量庞大,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一代都是互联网的原住民。通过短视频、直播方式推广非遗是让年轻一代了解非遗项目的最为便捷最为有效的手段。网络传播的互动性,对年轻一代来说,也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能够让更多年轻人有意愿主动参与到非遗保护和传承的行动中来。
“手上的非遗”,让古老的非遗项目有了现代的传播手段,动动手指,触手可及,打开非遗传承新“窗口”。
标签: